探討棒球打出的問題:一﹑各階層人士 見仁見智的看法:(聯合報)

1978-09-06(本報記者專訪)

政大文理學院院長徐佳士教授認為,目前一般國人對青少年棒球隊的勝負看得太嚴重了。他說,運動的精神並不是在求勝,而是在參加,這也是奧運會的基本精神。我們參加青少年棒球世界大賽是正確的,也值得鼓勵,但把勝負看得太重,不符合運動的精神。徐教授指出,我國一般人的觀念,打球得到世界冠軍,是國家的榮譽。他認為,國家榮譽的爭取,並不是在運動一項,還有其他的方式。譬如蘇俄年年都能在世界性的比賽中獲得幾項冠軍,但這並未改變人們對其極權政治制度的惡劣印象。又如衣索匹亞,曾經出現一位馬拉松好手,連連在世界大賽或奧運會中奪得金牌,但他也未能使衣索匹亞增加聲望。因此,他覺得我們只要參加,多使外人瞭解我國,即使輸了球,也未嘗沒有收穫。此外,徐佳士還覺得比賽只是一種手段,並非是目的,體育的目的是在鍛練健全的體魄,培養合作的精神,而一般人重視勝負的捨本逐末觀念,長久下去,會使我國體育的發展走入歧途。他認為,在現階段,我們應重視的是體育全面化,而非一、二項明星運動的表現。徐院長表示,國民外交的建立,乃是在於國與國之間瞭解的增加,讓我國這些孩子出國見見世面,增進對外國的瞭解,也使外國的孩子對我國有所瞭解,為他們自己及國家多交些朋友,這才是我們參加和促進國民外交的意義所在,不耍以勝利為出發點。嚴格的訓練孩子,除了打球,其他活動都不參加,甚至把書包也丟了,這樣不但會使孩子不能均衡的發展,而且還會使外國人士錯誤地認為我國的訓練方式,有如極權國家「集中營」的訓練。目前就讀文化學院東方語文學系的李方琪同學卻認為:『有本事,當然要贏!運動場上,本來就是比賽高下。』李方琪該,有些美國人對於我國青少年球隊年年得勝,而起反感,是一種幼稚的心理作用。美國是世界強國,有一種「強者不服輸」的心理,凡事都要超人一等。所以,我們大可不必理會美國人的看法。李方琪覺得,贏球不見得就輸掉國民外交,國民外交也不見得要從體育中獲得。打球本來就是一種競爭,因此,只要有本事就儘量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