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03-19(賈亦珍)
搞了半天,這些球場上遙不可及的明星也是人,跟我們這些平凡人沒有兩樣。球星本來就是人。只是當他風光時,大家都把他神化了,神化到連他自己都相信了;可是,當他落魄時呢?姥姥不愛,舅舅不疼,球迷也很快就會忘了他。李居明的「棒球先生」形象就是神化的結果;「棒球先生」要出走引起的風波,也是神化後的後遺症。這個頭銜其實是「榮幸」也是「不幸」,球迷振振有辭地說:「『棒球先生』好偉大,所以不能向錢看,不能跳槽。」這就讓人聯想到職籃球星,他們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當初的風光在封館的剎那煙消雲散,只剩下拿著大刀向他們的薪水猛砍的老闆的兇狠嘴臉,平常有儲蓄習慣的人還好,大手筆慣了的人就難過了,碰到這種狀況,即使擁有「籃球先生」頭銜,那又怎樣?站在李居明的立場來想,他會有這種危機感,他在經濟壓力下會有出走的想法,他甚至能推己及人地想到老隊友也會有這種需要,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他是人,每個人都想舒服過一生,他也有這個權利,只是,球迷似乎認為,「棒球先生」這個頭銜代表的是他沒有行使這個權利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