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03-09(本報記者林以君)
是熱身賽太多了?還是可用的球員不夠?台灣大聯盟預計每隊打三循環九場熱身賽,各隊總教練普遍、含蓄地反映是「多了點」,像雷公隊,昨天又以捕手范訓銘上場投球,未來球季也不排除披掛上陣的可能性。雷公隊本土投手大多舊傷未癒,下週三前必須消化九場熱身賽,投手調度出現困境,其餘隊也未必佔優勢,以至於雷公隊總教練山根率先提議「只打七局」,沒想到一呼百應,太陽隊恨不得只打五局、甚至三局就好。昨天南投的金剛、勇士熱身賽,因為沒有電視轉播的羈絆,也都協調只打七局,意思到了就好。打九場熱身賽應有「戰略」上的考量,因為中華職棒本週六在新莊舉行開幕戰,但球員調度有困難也是事實,七局制熱身賽就成了變通的方式。而雷公隊調用非投手野手支應熱身賽,也是另一種妥協的模式。范訓銘昨天投六、七兩局,共卅球,被擊出三支安打,一次三振、兩次暴投,無失分,山根說:「他臂力強、控球還可以,如果傷兵無法上陣,不排除就以他上場。」九場熱身賽太多嗎?不見得,美國職棒可能更多,但人手夠多就不怕場次多。可用球員夠嗎?也不盡然,太陽隊前天投不滿一局就在六打席內讓五名打者上壘的日籍投手石丸大輔,昨天早上就被解約,不到一局,就決定了無即戰力投手的命運。金剛隊投手康明杉提供球迷熱身賽觀戰要領,他表示,一名成熟先發投手在熱身賽中不會刻意強調自己投幾「局」,而是投幾「球」,投滿預定的球數,比出賽幾局重要。漸進地增加投球數,逐場提升臨場感,才是投手在熱身賽中的觀察重點,康明杉站在球員的立場表示,熱身賽多或少不是頂重要.若能作到投球數依序增加,找回臨場競賽的感覺才是可用之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