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02-15(本報記者林以君)
成功高中A隊社團組隊,沒錢沒總教練,用棒球原創的精神打下「北區高中聯會」亞軍……。全國棒協積極準備「重返威廉波特」,假如,只是假如,我們派前天剛打完「北區高中棒球聯會」冠軍戰,且僅獲亞軍的台北市成功高中A隊作為代表隊好嗎?這個看似荒唐、聽似瘋狂的意見,你覺得如何。「北區高中棒球聯會」試辦賽的參賽隊,沒錢、沒經驗、沒總教練,也沒想到可以在這項比賽中一贏再贏,成功高中不算成功的例子,但或可作為全國棒協「重返威廉波特」計畫的參考。他們由棒球社團成員組成棒球隊,打高中聯賽、聯會試辦賽,一路走來,正像是棒球原創的成長方式,有「紅葉」的精神,有「威廉波特」的味道。美國「世界少棒聯盟」(LLB)主辦青棒、青少棒、少棒賽的初衷,是以社區棒球隊自動參賽為主,教練義務職,球員自由參加,但我們曾以超強球隊一再奪得各級冠軍,迫使主人下逐客令,如今是我們想再回去。成功棒球隊在校方眼中是這樣的模樣,「棒球嘛,打著好玩、調劑調劑就好」,高中聯賽北區預賽前,鼓勵有加,直說:「盡量贏。」隨著晉級分區複賽,公假單一張張遞,校方說:「能贏就贏吧!」晉級全國決賽資格賽,要遠征南投德興球場,需要經費,又得再請公假,同學模仿校方的語氣大吼說:「你們還贏啊?」結果他們滿懷信心遠征,卻無法打進總決賽。成功中學以升學為主,球隊練球時間與比賽時間一樣少,參與「聯會」打到冠軍戰輸球,已經是「比賽時間比練習還多」。「中小學棒球運動籌備會」資深裁判陳際塘說,類似的球隊,自發性地增加比賽的質與量,不就是重返「威廉波特」所需要的條件不過,要以成功中學的例子,作為重返威廉波特的理由,尚欠周詳。成功A隊隊長邱子長在冠軍戰先發落敗後,雙眼通紅,他說:「沒有人教,敗在自己體力不足,真的很難過。」成功與基中冠軍戰,兩隊都以球員兼總教練,能當上總教練或隊長,都是像基中「總教練」陳康齡、成功A隊隊長邱子長一樣,讀過幾本棒球教練法、打過幾場乙組比賽,然後被學弟推上總教練的大位。以至於邱子長的隊友「恐龍」林彥呈,在交叉決賽投七局一百四十八球,隔天再救援,邱子長冠軍戰先發四局,也投了六十二球,打到第七場的冠軍戰,手已經不聽使喚了,因為沒有人教其他球員如何練投。「中小學棒球運動籌備會」很想深入國內學生棒球人口金字塔最底層,照顧這些有一頭打棒球的熱情,卻沒有經驗的憨學生。成功高中讓「重返威廉波特」的深層意義浮出水面,它應不只是讓科班出身的球隊再飛到美國拿冠軍取得升學資格而已,也或許真有那麼一天,成功A隊可以成為代表隊西「重返威廉波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