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聽過嘉農東征記﹖你瞭解大郭小郭的過去﹖:讓棒球文化有生根的土壤(聯合報)

1999-01-27(本報記者林新輝)

台灣需要有棒球名人堂與棒球博物館,是因為長久以來,台灣欠缺缺完整的棒球文化,只有殘缺的片斷記憶,造成許多遺憾。棒球在台灣有多長的歲月?台灣棒球的源頭是日據時期嘉農東渡日本挑戰甲子園,還是那一群台東原住民以木棍當棒、石頭當球的紅葉年代?,棒球之父與職棒之父的頭銜從何而來?而郭源治與郭泰源過去的歷史又如何?這一切的疑感,都需要名人堂與博物館來解答。可惜的是,在號稱「棒球是國球」的土地上,嗅不到社會大眾對棒球人物的瞭解,及對棒球歷史軌跡尊重的氣息。每年的早春,美國家庭開四、五小時車子,從四面八方湧進紐約州的古柏鎮,排隊到名人堂讀偉大球員故事的情形,在台灣也從沒發生過。環顧台灣目前的棒球文物陳設,在台北縣新莊棒球場,中華職棒或台灣大聯盟,會在使用球場期間,克難的在走廊張掛職棒人物的舊照片,嘉農發源地的嘉義市立棒球場的門口有棒球的銅像,但不知銅像是誰。台東紅葉國小算是規模較完備的文物館,銅像與紅葉時期的舊照片、球具均有,但經費有限及地緣偏僻,只能成為原住民褪色的光榮記憶,或者是作家吳念真筆下的輕嘆。「回看過去的歷史可以鼓勵未來」,高雄縣長余政憲當然希望高縣成為美國的古柏鎮,但他更期盼台灣的棒球文化有生根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