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01-07(本報記者賈亦珍)
本報記者賈亦珍陳金鋒事件可以用「錯!錯!錯!」來形容;那魯灣公司要成立台灣棒協則是「亂!亂!亂!」加在一起就構成一個錯亂的國內棒壇現況。陳金鋒原本會成為我國棒壇的民族英雄,但鬧出這種雙約風波,無論他是否能全身而退,都將使他的形象蒙上一層陰影。這個事件,老實說,雖然搞鬼的都是一些「大人」,可以說牽扯在內的各方人馬都有錯,但唯一的「小孩」陳金鋒也難辭其咎,滿二十歲的人了,不能以「大人作主」作為藉口,簽了字就得負責。如果陳金鋒因為那魯灣的杯葛而無法一圓「美國大聯盟夢」,對國內低迷的棒壇必是一個大打擊,但這個打擊從何而來?誰該負責?不只那魯灣要負責,所有的「大人」及陳金鋒自己都要負責。不能因為我們期待陳金鋒成為民族英雄,我們就該忘了他的錯,陳金鋒應勇敢認錯;但如何圓滿解決此事,使陳金鋒仍有成為艮族英雄的機會,才是現階段應努力的事,人財兩失的那魯灣公司不是唯一應挺身而出的單位。「台灣棒協」則是另一個讓人述目驚心的名詞,儘管那魯灣公司對其自我期許很高,但這個組織代表的是棒壇亂象加劇,比棒協理事長改選時內訌的狀況更糟。有什麼事解決不了?有什麼必要一定要各擁山頭自立為王?問那魯灣吧!問中華職棒聯盟吧!問全國棒協吧!他們有一大堆局外人看起來實在無聊透頂的理由,簡單一句話就是利益糾葛。為什麼這三大巨頭能把棒壇搞成這麼亂?問全國體總吧!問行政院體委會吧!別忘了問問過去在教育部體育司的那些官員!什麼時候他們有擔當地狠狠管過?棒壇錯亂成這樣,還要因循下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