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01-04(本報記者李國彥)
本報記者李國彥欣見許多本土球員逐漸接手職棒隊總教練,最近曾智偵、杜福明、蔡榮宗分獲擢升或真除總教練,使得兩個聯盟十支球隊中有八隊由國人領軍。教練本土化是未來趨勢,培養本土教練人才亦是正確方向,但未來球團對戰績的忍耐度將是整件事的成敗關鍵。國內職棒隊數迅速膨脹,球員需求量大增造成選手人才匱乏,過度的耗損率也使得教練人才不易產生,職棒球員、教練突然面臨「黃袍加身」」、三級跳成為總教練的例子已屢見不鮮。從正面看,雖是他們個人球技與人品獲得球團肯定,但也充分顯示國內教練人才不足的悲哀。曾智偵要求和統一獅隊簽五年教練約,杜福明在真除為年代勇士隊總教練記者會中說:「只求不要今年被真除,明年被開除。」王俊郎前年突然接掌興農牛隊兵權後,去年球季時回家次數以個位數記,他說:「因為年齡的關係,如果帶不好,不但不能回鍋當球員,可能必須告別職棒。」都顯示他們雖對球團突然交付的重任具有很重的使命感,卻也對未來充滿著不安定感。好球員逐漸在教練「園地」中冒出頭,是目前職棒低潮期少見的好消息,但本土教練如何充實自我、認真帶兵保護這個得來不易的機會;球團如何培養更大的容忍限度,不會因為一時的戰績挫敗,任意毀棄疋在成長中的教練,均是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