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12-17(本報記者林新輝)
這幾天,國人對中華棒球隊在亞運的表現,是邊罵邊內心淌血。他們無法接受由職棒、業餘球員組成、被視為「夢幻隊」的國家棒球隊,竟敗給經驗、年紀都不及我們的日本業餘球員;而當南韓球員把我們的巴塞隆納奧運銀牌英雄郭李建夫擊沉時,他們的心也沈到谷底。依我國棒球水準,即使派純業餘球員,也可在亞運奪銅,組「夢幻隊」就是希望中華隊能較上屆亞運更上層樓。中華隊的表現令人失望,但執行教練及球員卻仍可獲總計兩千三百萬元的國光獎金,這更令球迷不平。「夢幻隊」變成「夢魘隊」,中華隊在亞運暴露的問題,就是我國棒球問題的大成─投手抗壓性不夠、素質不佳、默契不足、調度有問題、人才有限、戰術粗糙,當問題發生在個別球員與教練時,都只是小問題,但彙集起來一併爆發,「代誌就大條囉」。我國棒球最大問題是「當事者不知我們的問題在那裡」,從全國棒協、教練到球員都有這樣的通病。舉幾個例子,出征前,有球員在分析中華隊特性時指出,老將(職業球員)抗壓性沒問題,業餘球員臨場抗壓不足;也有職業投手說,只要幫他打下三分,保證拿下勝投。但對照實際情況,這種說法立即被推翻。球員如此,教練也同樣看不清事實,當中華隊在預賽第一循環被南韓提前結束比賽,執行教練高英傑才發出「台灣棒球落後南韓一大段距離」的警語。那全國棒協呢?中華隊第一循環大敗,理事長彭誠浩竟向媒體表示:「中華隊在保留實力。」雖然造成誤判的因素不少,但誤判多半是伴隨著看不清的事實而生,主事者認不清南韓及日本紮實、穩定的棒球根基,球員不知道自己的弱點、卻大肆批評別人,教練團後知後覺的自我檢討,終於造成了中華隊的兵敗曼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