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10-13(本報記者林新輝報導)
上週四晚上,那魯灣公司副總經理趙士強拿著全國棒協寄出的許銘傑報到通知單,問那魯灣副董事長邱復生是否同意,兩人一句「格局大一點」,沒有太多的討論就同意許銘傑穿中華隊球衣。許銘傑穿不穿中華隊球衣,原先是很單純,但在中華職棒聯盟、台灣大聯盟、全國棒協多方角力、恩怨糾葛環境下,卻引發國內棒壇近兩月激情多於理性、口水多過牛肉的混沌時期。事件緣起於台灣大聯盟重金挖走當時尚是中華隊的許銘傑,引起中華成棒隊、棒協的不滿,當中華隊兵敗義大利世界棒球錦標賽,國內一片檢討之聲,挖角的台灣大聯盟成為眾矢之的。當棒協及中華隊教練團公佈中華隊名單後,中華聯盟與台灣大聯盟「九比一」的名額,更讓中華職棒、台灣大聯盟與棒協原本互信基礎薄弱的關係,立即陷人冰點,那魯灣否定棒協此一名單的合法性,並拒絕讓許銘傑加入中華隊。但邱復生反對許銘傑穿球衣的立場,直到台灣大聯盟與中華職棒聯盟會長王金平、黃大洲簽署六點備忘錄後,有了變化,王金平希望邱復生能在背後「挺」他。上週四晚上,邱復生反問手拿著通知單的趙士強:「你認為呢?」趙士強深諳邱復生的個性,抓住機會乘勢回以:「我們格局大一點,跳脫兩聯盟互鬥的小格局。」這句「大格局」正合邱復生意思,許銘傑穿衣事件終於落幕。不過,若從那魯灣同意許銘傑穿上中華隊球衣,進而推測那魯灣與棒協、中華聯盟冰點信關係已有重大突破,又是太過天真的臆測,因為在共同選秀、開放高中生打職棒等攸關那魯灣生計的議題上,那魯灣大格局還是有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