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11-25(本報記者 孫鍵政)
棒球賽鬥智重於鬥力,教練臨場的重要性特別大,尤其實力相當而且賽程很長的國際比賽,教練常常是勝負關鍵。運動家常說,七對三的比賽不需教練,選手自己會比賽;六對四的比賽,教練只需偶爾提示一下即可;五對五、四對六的比賽,成敗在球員與教練的配合。先舉一例,可知高明的教練常可轉危為安。一九七五年亞洲杯棒球賽韓國對澳洲,到第七局了,澳隊四比三領先,七局下半,韓隊打擊,二人出局佔二、一壘,再一人出局,韓隊就可能輸掉這一戰,教練叫暫停,給球員下達緊急求變之策,韓隊大膽的雙盜壘,進入三、二壘,再靠下一棒球員一支安打,攻下二分,五比四韓隊反敗為勝。如果沒有這一招,打擊者有安打,韓隊得一分,四比四平手而已。如盜壘失敗跟打擊者被接殺一樣,無功而退,還是輸球,唯一的辦法就是冒險雙盜,且只許成功,不許失敗。雙盜成功,即第一步驟完成,下一步就是期望安打或敵人失誤,果然出現一支安打,得二分而獲得勝利。這一個例子說明一流的教練是多麼重要。再舉一例:墨西哥奧運日本足球隊贏得亞洲會外賽的代表權,有一球員──杉山非常活躍。日本隊重新集訓時,杉山卻一蹶不振,他剛結婚改變生活型態開始發胖,球場上表現不佳,信心全失,日本隊三位教練使用軟硬兼施的計策,運動場上毫不放鬆的磨練杉山,生活上則盡力引導杉山的精神恢復婚前的狀態,花了五個月時間,杉山才重新變成好球員,日本隊能贏得墨西哥奧運足球銅牌就是由於杉山的妙傳與速度。這一個例子說明孝練的耐心與對球員的瞭解,跟比賽的最後勝利有關係。我們的成人棒球教練被日本專家牧影茂批評「離國際水準還有一段距離」,就值得棒球界檢討。儘管提高教練水準,不是一年兩年可竟其功,如果有心人肯下決心多多研究,自然會有收穫,有球隊教練為了研究棒球,花六年時間補習日文才看得懂日本的棒球書籍,用來指導球隊,這種精神值得敬佩。目前國內棒球教練平均年齡降低,以前也打過球,不過,現代棒球已經不是光靠經驗就可以克敵致勝了,必須有通盤的瞭解才行,要做到這一步,只有多進修。我們的棒球隊在國際比賽上輸贏似乎有一套公式──投手封住對方,安打多就贏球,投手封不住,安打不多就輸球,幾乎沒有一次能運用謀略而反敗為勝,道理很簡單,教練還不到出奇致勝的水準。如何提高教練水準,我們認為:(1)要多比賽,教練臨場多才有累積的經驗。(2)多參加國際比賽,教練才有吸收他人之長的機會。(3)多邀請美國或日本棒球專家舉行講習會。(4)教練要研究,多看職業棒球書籍以吸收較高深的戰略。(5)國家隊教練,每逢國際比賽後,應將心得報告提供其他教練參考。